许多早期的PLCs并没有相应的编程终端,它们能够对逻辑进行图形化的表示,因此,逻辑在某种形式的布尔格式中表示为一系列逻辑表达式,类似于布尔代数。随着编程终端的不断发展,基于上述原因的梯形逻辑变得越来越常见,因为它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机电控制面板的格式。新的格式,如状态逻辑和功能块(类似于使用数字集成逻辑电路时所描述的逻辑),但它们仍然不像梯形逻辑那样受欢迎。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PLCs在可预测和重复序列中解决了逻辑问题,而梯形逻辑允许程序员(编写逻辑的人)更容易地看到逻辑序列的时间问题,而不是其他格式的问题。
它们初是在汽车工业中发展起来的,它提供了灵活、耐用、易于编程的控制器来代替硬连接的继电器、定时器和序列器。自那以后,它们被广泛采用为适合恶劣环境的高可靠性自动化控制器。PLC是一个“硬”实时系统的例子,因为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输入条件产生输出结果,否则会导致意外的操作。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一种具有微处理机的数字电子设备,用于自动化控制的数字逻辑控制器,可以将控制指令随时加载内存内储存与执行。可编程控制器由内部CPU,指令及资料内存、输入输出单元、电源模组、数字模拟等单元所模组化组合成。
PLC的应用,不再在硬件上花费太多功夫,只考虑将控制按钮或检测传感器连接到PLC输入点,再通过PLC内部处理,在输出点连接接触器或继电器,来控制大功率的启动设备,而小功率的输出设备直接连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