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概述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以计算机控制平台为核心,利用模块化、数字化和分布式的总线实现了照明、调光和场景控制的智能化,其中央处理器和各控制模块之间通过网络总线建立实时通信,使其可以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自动控制总线中的设备状态,达到人性化的节能照明效果,并且具备一定的可扩展功能,可以在不新增设备或铺设电缆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编程的方式新增或系统功能。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基本组成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结构上由调光模块、输入模块、开关模块、控制面板、人机界面、智能传感器、PC 接口、时间模块等部分构成。其中的调光模块以微处理器(CPU)为核心,由其控制可控硅的开启
角来调节输出电压平均幅值的大小,从而实现对光源亮度的调节;输入模块接受无源节点信号,并通过总线将该信号发送给CPU;开关模块主要由继电器构成,其作为控制电源的开关实现对光源的控制;控制面板给使用者提供直观的操作界面,供其直观操作控制灯光场景,并且可以通过在控制面板上进行编程而完成各种不同的控制功能,控制面板将不同的输入键符信号发送给微处理器,处理器在识别输入键符后经过处理再发出控制信号,对调光模块或开关模块实施控制,从而达到控制光源状态的目的;智能传感器主要分为照度探测、存在探测和移动探测传感器等,主要用于对光源所处环境或条件变化的监测;时间管理模块与控制系统总线上的设备互相协调配合,完成各种自动化任务和时间控制任务。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结构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系统一般采用分层结构,搭建项目时,划分成域和支线这种分布式总线结构,一方面其布局清晰,布线简单,容量大,对各种类型的项目尤其是大型公建项目特别适用。另一方面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由于每个域和每条支路分别分配了KNX电源,这种电气的隔离使得系统的某个部分出现故障时,其他部分仍能继续工作。一条线路或一个域内的数据通信不会影响到其它范围的数据通信。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结构
1系统的拓扑结构
KNX系统采用分层结构,划分成域和支线,因此具有很多优点: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由于每个域和每条支路分别分配了KNX电源,这种电气的隔离使得系统的某个部分出现故障时,其他部分仍能继续工作。
一条线路或一个域内的数据通信不会影响到其它范围的数据通信。
在系统调试维护时,系统的结构清晰,维护方便,效率更高。
1)支线
支线是KNX系统中小的结构单元,一条支线至少需要一个电源模块作为供电通讯设备。一个电源多可带台设备。当一条支线距离较远,或该支线中负载较多电源容量不够时,可通过中继器扩展支线。一条支线多可连接3个中继器。
注意:实际一条支路所能连接的设备数量,取决于该线路段所接设备的总耗电量和所选的KNX电源的容量,针对具体项目还需考虑到系统支线的规划,一般以竖井或楼层作为支线布线的结构单元。
2)域
域是支线的上一层结构,支线之间通过线路耦合器与主线连接,一个域多可以包含15条支线。
3)系统
系统是域的上一层结构,当多个域并存时,每个域需通过干线耦合器与干线相连接。一个KNX系统多可包含15个域。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产品功能
◆ 自动控制:在停车场、走道、梯厅等公共区内安装传感器,实现自动控制。传感器可监测当前环境有无车/人进入或者离开,若没有车开动或没有人走动时,灯不会亮;有车动作或人走动时,受控区域内灯亮,人/车走后,灯延时灭。
◆ 手动控制:在值班室、电梯口、房间等位置安装智能面板、触摸屏,实现现场手动控制。面板/触摸屏可实现一对一、一对多控制。现场控制的灯在电脑端也可集中控制。◆ 场景控制:系统根据不同场景的控制需求,预先设定多种场景模式,在面板/触摸屏/中控界面都可设置场景开关。系统正常运行时,由工作人员进行自由切换。
◆ 定时控制:对于一些用时比较固定的项目,如:景观照明、办公大楼、银行、学校等。可根据客户需求或者用户开灯关灯的时间规律,设置定时开关,完成照明系统的自动控制,确保在低峰期内的能源消耗小。
◆ 消防联动:智能照明系统可与消防系统联动控制,当有火灾报警信号时,强制点亮应急灯,为人们安全撤离提供生命之光。
◆ 电脑集中:所有智能照明回路在电脑端实现集中控制,且实时反馈现场回路的开关状态,方便值班人员远程。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接线注意事项
1)注意在同一条支路中:
一条支线的总线电缆总和不过1000米;
任意两个模块之间的总线电缆长度不过700米;
电源到模块的总线电缆长度不过350米;
有两个电源时,电源间的总线长度不得小于200米。
2)每条支路中,模块的接线方式可以是线形、星形、树形,但不允许环形接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