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进电动机
步进电动机主要应用在数控机床制造领域,由于步进电动机不需要A/D转换,能够直接将数字脉冲信号转化成为角位移,所以一直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数控机床执行元件。
除了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步进电机也可以用在其他的机械上,比如作为自动送料机中的马达,作为通用的软盘驱动器的马达,也可以应用在打印机和绘图仪中。
变频电机的应用
变频调速目前已经成为主流的调速方案,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无级变速传动。
特别是随着变频器在工业控制领域内日益广泛的应用,变频电机的使用也日益广泛起来,可以这样说由于变频电机在变频控制方面较普通电机的优越性,凡是用到变频器的地方我们都不难看到变频电机的身影。
YGP辊道电机常见问题
YGP辊道电机安装拆卸检修电机注意事项主要有哪些?
1.有关电动机的基本电气性能参数见随机文件及铭牌。安装尺寸、电机主回路及辅助设备的接口数据可见电动机外形图及电机接线盒盖上的接线指示图。
2.在电机的浸漆和组装时,应将防爆面附着的绝缘漆或脏物清洗干净,不得用铁片等硬物刮划,但可以用油石研磨不平整的地方。
3.电机应存放在清洁、干燥的场所并加以遮盖(防水、防尘、防腐蚀性气体等):如果储存的场所是寒冷、潮湿或经受剧烈的温度变化,应保持电机绕组温度比环境温度高出 5℃度,以防凝露及吸潮。
4.电动机底脚面必须安放在钢垫片或垫板上。钢垫片或垫板的顶面必须组成一个水平面,其标高略 低于从电机轴中心线到底脚面距离最大尺寸而得的标高值,把底架或底板放到混凝土基础上之前,应使基 础的顶面粗糙化并冲洗干净
5.拆卸电机时,应先取下风罩、风扇,再用套管板手拆卸端盖和轴承盖的螺栓,然后,用圆木或铜棒沿轴向撞击轴伸,使端盖和机座分开,最后取下转子。拆除零件,防爆面应朝上搁置,并用橡皮或布衬垫盖上,紧固螺栓,弹簧垫等注意不要丢失。
YGP辊道电机常见故障以及原因分析
故障现象:电动机温度过高,但电流没有超过额定值。
原因:1.环境温度过高。2.电动机通风道堵塞。3.电动机油泥、灰尘太多影响散热。
故障现象:电动机不能起动,而且没有任何声音。
原因:1.保险丝熔断。2.起动器掉闸。3.电源没有电。
故障现象:电动机在运行中有爆炸声。
原因:1.线圈暂时接地。2.线圈暂时短路。
故障现象:电动机起动后转速较低
原因:1.电源电压过低。2.电动机过负荷。3.定子线圈短路。4.转子的短路环、笼条断裂或开焊。5.将三角形接线的电动机接成星形。
故障现象:电动机不能起动,有嗡嗡的响声
原因:1.轴承损坏。2.定子与转子之间的空气间隙不正常,使定子与转子相碰。3.被带动机械卡住。4.电源线一相断线,或保险丝有一相熔断,或电动机有一相绕组断线。
故障现象:电动机起动时保险丝熔断
原因:1.定子线圈一相反接。2.轴承损坏。3.起动时误操作。4.定子线圈短路或接地。5.传动皮带太紧。6.被带动机械卡住。
漏电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的发生,变频器硬件在设计的时候,就加入了感应电浪涌滤波器电路(其等效电路如图1所示),并将感应浪涌滤波器的接地端与变频器的外壳相 连,同时在变频器的配线说明中,要求将电机的接地端与变频器的接地端子B相连、将输入电源的地(即大地)与变频器的接地端子A相连。
从而使得电动机运转产生的感应电流能够通过电机与变频器的接地线、变频器与电源之间的接地线形成回路,使得电动机的地、变频器的地与电源的地(即大地)都 处于同等的电位上,它们之间的电位差为0伏电压。这样,人体站在大地上面(也是电源的地)接触到旋转的电动的外壳、机械设备的机架(一般设备的机架是与大 地连接在一起的)、变频器的外壳就都不会有被电的感觉了,因为它们之间的电位差(电压差)为0伏,人体也就没法感觉出来是否有电了。
当电动机的地线未能与变频器的接地端连接在一起,而电源的地线也没有与变频器的地、机械设备的外壳或者电的接地端接在一起的时候,电机的外壳、变频器的外 壳、电源的地(即大地)就不是处于同等电位了。假如在这种情况下,电动机运转产生的感应电压为100V,电动机又与机械设备的某部分机架在一起,因为电源 的地线在配电房没有拉过来,而人体的电气等效模型理论上可以等同于一个约2K欧姆的电阻(如果人体出汗、潮湿时电阻值更小,有时甚至只有几十欧姆),人体 站在大地上触摸到与电动机相连的设备金属时,电动机的感应电(如100V)就能过人体向大地进行放电,那么人体就会有电流流过,就会有被电的感觉。虽然, 理论上电机外壳与机械设备的机架是连接的,而设备的机架又是装在大地上的,按理说人站在大地上触摸到设备机架应该是不会被感应电触电到的,但是,别忘了大 地虽然也是属于导体,但大地毕竟是有阻值的,而且根据不同的土地的土壤成份,阻值也大小不一。否则,为什么国家供电局会要求每个变电站变压器的接地线、每 个公司配电房的接地电阻要求小于4欧姆?为什么如果变电站或者高压配电房的接地电阻不小于4欧姆就不给审批,不允许用电?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人与设备有距 离就会有感应电压,人体触摸到设备时就会有电流流过人体,就会有被电的感觉,只是感应电的大小,决定人被电的感觉大小也不一样。
但是,有些工厂内部为了配线方便,高压配电房里面的地线根本就没有拉到生产车间里面,甚至错误的认为大地就是地线了,为什么要拉地线呢?不是多此一举吗? 这种想法就是错误的了,大家不防想想,如果大地可以当作地线,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有的电线又何必要拉N线和地线呢?发电站里面的N线其实与地线也是连接 在一起的呀?我们不用拉地线和N线不是可以节约很大电缆、电线了吗?为何要去做这种又浪费人力、又浪费物力、浪费时间、还浪费钱财的工作呢?
然而,现实中却的确有些工厂没有拉电源地线的,设备没法找到接地点,而电机在使用中却又有感应漏电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在此,我们提出两种方案如下:
方案一:将电机外壳的接地端、机械设备的机架与变频器接地端连接在一起(如图3),
电机、变频器、机架三个的地线连接在一起之后,使它们处于同等的电位,并且经过变频器内部的感应浪涌滤波器电路进行吸收、泄放,使感应电压大大减小,从而 电动机旋转产生的感应电相对于电源的地(即大地)的电压也大大的减小,从而,不至于使人触摸之后会有被电的感觉。也就是说没有电源地线也没有关系,只要将 电机的地、变频器的地和机架连接在一起就好了,这样变频器内部的感应电浪涌滤波器才会起到真正的作用。
方案二:一般情况下,通过方案一处理之后,电动机旋转产生的感应电压已经是很小了,已经不至于会漏电电人的,但是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如:电动机绝缘不好、电器柜在装电器时全部没有接地等),感应电压还是较高,还会有漏电电人的感觉时,提出了方案二。
方案二是在方案一的前提下,再在变频器输入电源端增加一个感应电浪涌滤波器。
并将感应电浪涌滤波器的地与电动机的地、变频器的地接在一起(如图4中的红色线所示),让感应电浪涌滤波器再一次对电机的感应电进行吸收和泄放,进一步减 小感应电压,达到防止漏电电人的目前的。增加的感应电浪涌滤波器的电路原理与变频器内部的浪涌滤波电路是一样的,是由于体积太大,没法设计安装在变频器内 部电路里面,因此做成外接方式。
我们曾经过大量的实验证明,通过方案二这种接法的现场整改,在没有接电源的地线的应用场合下,都能将电动机运转产生的感应电压减小到20V以下,确保现场 操作人员的安全,不会再有被漏电电人的感觉。但是,方案二中如果接有电源线的地线,那么也就不用外接感应电浪涌滤波器都可以了。
另外,如果现场是有多台变频器控制电动机运转时,且不方便安装多个感应电浪涌滤波器的,并不一定是要求每台变频器都配一下感应电浪涌滤波器,也可以只接一 个或两个感应电浪涌滤波器,并将滤波器的接地端与现场几台变频器的接地端、现场电动机的接地端、设备机架接在一起,如图5所示:
由于每台变频器内部都有感应电浪涌滤波器电路,但如果电机的接地线没有接回到变频器的接地端子去的话,感应电浪涌滤波器也就不起作用了,所以现场应用中电 动机的接地端一定要与变频器的接地端接到一起。当然有些设备在某些场合电机不接地线也不会有漏电的感觉,这与本文前面所说的“大地虽然也是属于导体,但大地毕竟是有阻值的,而且根据不同的土地的土壤成份,阻值也大小不一”原理是一样的。但是按照正确的用电安全规范,是要求电机良好接地的,但条件不允许(如 没有电源接地端)的,电动机的地、电柜外壳与变频器的地总可以接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