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应用的PLC,几乎涵盖了世界所有的品牌,呈现八国联军的态势,但从行业上分,有各自的势力范围。大中型集控系统采用欧美PLC居多,小型控制系统、机床、设备单体自动化及OEM产品采用日本的PLC居多。欧美PLC在网络和软件方面具有优势,而日本PLC在灵活性和价位方面占优势。具体的市场格局是西门子、罗克韦尔、施耐德在大型PLC市场三分天下;中型PLC市场西门子一枝独秀;小型PLC则是日系领衔,西门子紧追——大的市场格局未曾改变,但是需要注意一些潜在发生的趋势和力量。
PLC在RUN工作模式时,执行一次图1-5所示的扫描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扫描周期,其典型值约为1~l00ms。扫描周期与用户程序的长短、指令的种类和CPU执行指令的速度有很大的关系。当用户程序较长时,指令执行时间在扫描周期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编程软件或编程器可以提供扫描周期韵当前值,有的还可以提供扫描周期。
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已广泛普及,成为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可编程控制器先出现在美国,1968年,美国的汽车制造公司通用汽车公司(GM)提出了研制一种新型控制器的要求,并从用户角度提出新一代控制器应具备以下十大条件:
(1)编程简单,可在现场修改程序;
(2)维护方便,好是插件式;
(3)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柜;
(4)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柜;
(5)可将数据直接送入管理计算机;
(6)在成本上可与继电器控制柜竞争;
(7)输入可以是交流115V(即用美国的电网电压);
(8)输出为交流115V、2A以上,能直接驱动电磁阀;
(9)在扩展时,原有系统只需要很小的变;
(10)用户程序存储器容量至少能扩展到4KB。
我们认为国产PLC厂商还应从如下方面努力:
,贴近客户,充分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有特色的方案,尽可能地为客户降低成本;
第二,严把质量关,保证产品的稳定性,赢得客户信任;
第三,通过培训、推广会等形式培养应用工程师群,让多的人了解国产PLC、使用国产PLC、熟悉国产PLC;
第四,由于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可以先选取部分地区和部分行业作为重点推广区域,待稳定、发展之后再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