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术:
在冶金、石油、化工及发电厂等工矿企业机械和电气设备不可避免的长期处于高温、酸碱腐蚀、油渍污染、机械损伤等恶劣的生产环境中,这些设备所使用的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受到这些恶劣环境影响会导致电缆的绝缘、护套老化加快、电气性能降低、电缆机械损伤、断裂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发生会导致电器短路、断电等影响设备正常使用甚至导致生产人员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这些特殊场合电气连接均采用耐高温电缆。而有些特殊地方所用控制电缆须承受更高的耐温性能、更大的纵向抗拉拽力和机械压力,国家现有相关标准《TICW/03-2009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氟塑料绝缘氟塑料护套控制电缆》中列出的标准型号的耐高温控制电缆中并无此类型的电缆,无法满足特定场合的使用要求。
现有《TICW/03-2009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氟塑料绝缘氟塑料护套控制电缆》标准中氟塑料绝缘氟塑料护套控制电缆主要有以下技术特点:
电缆结构方面:
(1)导体结构:电缆导体采用《GB/T3956-2008电缆的导体标准》中规定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导体硬铜导体。
(2)绝缘结构:绝缘采用聚全氟乙丙烯塑料,具有绝缘性能好,耐高温能力强的特点。
(3)成缆绕包结构:电缆成缆绕包采用单层耐高温聚四氟乙烯绕包带作为电缆的 成缆捆扎绕包带。
(4)铠装结构:电缆铠装采用细镀锌钢丝编织方式铠装。
(5)外护套结构:电缆外护套采用聚全氟乙丙烯塑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耐老化的特点。
但是,上述TICW/03-2009标准中氟塑料绝缘氟塑料护套控制电缆的缺点在于:
(1)成缆:成缆用耐高温聚四氟乙烯绕包带在成缆时只绕包单层,电缆的最高耐温只能达到265℃,无法满足更高环境工作温度的要求。
(2)铠装层:采用镀锌钢丝编织铠装电缆的弯曲性能良好,适合在移动设备上使用,但在电缆受到较大的拉拽力和外部机械压力情况下容易导致内部结构损坏,如线芯拉断、绝缘破损等。
技术特征:
1.一种耐高温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线芯为在铜导体外包覆聚全氟乙丙烯塑料绝缘层,若干线芯绞合构成缆芯,缆芯外为绕包的两层或两层以上的聚四氟乙烯包带,最外层的聚四氟乙烯包带之外包覆有聚全氟乙丙烯塑料内护层,内护层外为铠装层,铠装层为热镀锌钢丝同心绞合结构,绞合节距不大于14倍,铠装层外包覆聚全氟乙丙烯塑料外护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线芯绞合构成缆芯的最外层线芯右向。
多芯电线接法
1、没法搞图,只能写了;把接头长度的一半,顺序拆开砂光拉直,做成伞骨的样子,再与同样的另一根多股线每隔一股相互交叉到底,然后合拢来,中间一段用绑线缠紧,再用本身股线一一缠绕,每股剩下来的线头和下一股线交叉后作为被裹的线压在下面,最后一段缠完后拧小辫收尾,缠绕时应排列整齐,不要相互重迭。
先将剥去绝缘层的芯线头散开并拉直,再把靠近绝缘层1/3线段的芯线绞紧,然后把余下的2/3芯线头按图示分散成伞 ,并将每根芯线拉直。 2)把两伞骨状线端隔根对叉,必须相对插到底。3)捏平叉入后的两侧所有芯线,并应理直每股芯线和使每股芯线的间隔均匀;同时用钢丝钳钳紧叉口处消除空隙。4)先在一端把邻近两股芯线在距叉口中线约3根单股芯线直径宽度处折起,并形成90°。5)接着把这两股芯线按顺时针方向紧缠2圈后,再折回90°并平卧在折起前的轴线位置上。6)接着把处于紧挨平卧前邻近的2根芯线折成90°,并按步骤⑤方法。7)把余下的3根芯线按步骤⑤方法缠绕至第2圈时,把前4根芯线在根部分别切断,并钳平;接着把3根芯线缠足3圈,然后剪去余端,钳平切口不留毛刺。
都要有接头。通电后,电流通过电线,接头、设备就会发热。如果接头做得好,接触电阻不大,发热的程度和没有接头一样,保持正常的温度。如接得不好,电线和电线没有绞紧焊好,电线接到设备的接线端子,没有用特制的接头或没有接牢旋紧,连接处的接触电阻就大为增加。而电流的发热量是和电阻的大小成正比的,在同一回路通过相同电流量的情况下,电阻越大,发热量就越大,温度就会升得很高,可以高到使电线的绝缘层烧坏,使附近的粉尘、纤维烧起来,并使邻近的木料、衣物等可燃物着火。如果接头很松,接触不良,通电时断时续便会发热和产生火花;接头如果没有用绝缘布包好,两个接头互相接近。